《梅花魂》教学设计

时间:2025-05-21 10:19:38
《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梅花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梅花魂》教学设计1

一、 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教学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从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对于《梅花魂》这种感情真挚、深沉的课文,如何带领学生深入体会情感是教学的重点。文中外祖父是一个身在异乡几十年的老华侨,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是小学生最难以理解的情感,因为这种深沉情感远离学生的生活,孩子们无法亲身体验。特别是老人情到深处的无声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情感,这种情感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遥遥不可及。

(二)教材分析:编排意图: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并进行语言积累。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认识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

(四)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难点是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a、导入:

1.(师在黑板左上角画一枝梅花)同学们请看老师画的是什么?(板书:梅花)你了解梅花吗?(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古词、名句等)

2.老师小结:梅花不仅为历代的文人志士所喜爱,也被一位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老人所钟爱。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老人,一起走进——梅花魂。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魂,并指导书写)“魂”是什么意思?(生自由作答)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魂”会有更深的理解。

b、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初读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尝试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2.展示初读:谁想读一下你喜欢的段落?(相机解决如下问题:星岛——新加坡,唐山——海外人对中国的别称,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法。)

3.课文讲了外祖父哪几件事?引导学生概括出:读诗落泪;爱惜墨梅;不能回国;赠墨梅图;送梅花巾。(教师相机将写有小标题的梅花瓣贴到黑板)

这五件事里,每一个小故事都非常感人,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读书,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一定能走进老人的内心,感受老人的情感。我们先来走进第一个小故事——读诗落泪。

c、细读感悟,重点探究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示品读要求:细细品读每个句子,每个词语,说说你能读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的?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作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句段,在尊重每个学生阅读感受的同时,将情感体验、朗读指导结合起来。)

(1)“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①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读出怎样的情感?圈画有关重点词交流。(常常、一遍又一遍、唐诗宋词)

②指导朗读,读出老人对祖国的思念、热爱之情。

(2)“每当读到……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三品诗句意思、情感,生反复朗读感悟。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读诗落泪”这个小故事,我们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朗读,体会了老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四个小故事。

二、教学实施(精彩片段)

片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细细品读每个句子,每个词语,说说你能读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的?

生1:“每当读到……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我从这句话里读出外祖父很思念祖国。

生2:外祖父每当读到这些诗句就会流泪,说明他非常想念祖国。

师:外祖父为什么会落泪?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谁来读一下这句诗?

生读。(毫无感情)

师:读得很流畅!还记得这首诗吗?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这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写了王维在外地,每到佳节时加倍思念亲人。

师:外祖父像王维一样漂泊异乡,读到这样的思乡诗句,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生1:由诗想到了自己,心里很难受。

生2:外祖父也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生3:想起自己的祖国。

师:可是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像外祖父一样的华侨们却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他们只能隔海遥遥相望,在心中默默地思念……现在,你就是外祖父,你会怎样读这句诗?

生1读。(有些投入)

师:我感受到你思亲,但没有感受到倍思亲,谁能读出这种情感?

生2较有感情地再读。

师:你动情了!是的,诗的每一个字都拨动着老人那颗思乡的心,老人是怎样在流着泪读每一个字的?

生3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我仿佛真的听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在读诗!

(教师循序渐进地评价、引导,将学生的情感步步推进,逐步走入人物内心。)

师:可是年幼的我懂这一切吗?

生:不懂。

师:所以,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

生(齐读):莺儿,你还小呢,不懂!(略有沉重)

出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请一生读。

师:读出了你的感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明年春草绿的时候,您能回来吗?

师:是啊,野草尚且有一岁一枯荣,而外祖父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祖国。此时的外祖父就是一片从树上落下来的叶子,他多么想落叶归根哪!这种回家的渴盼你能读出来吗?

一生深情朗读。

师:你的朗读扣人心扉!谁想像他一样读一下?

生齐读。

(有了前一诗句的铺垫,学生很快融入人物情感)

师:可是年幼的我懂这一切吗?

生:不懂。

师:所以,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 ……此处隐藏27917个字……学生感情朗读。(读诗句时要读得慢而沉。)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有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老师点拨:(1)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分外爱惜) 学生圈划有关重点字词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是玷污得的吗?”是什么句?读出强烈的反诘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老师点拨:(1)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有关字词回答,也可以自己想。)(2)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呢?举例说说。是啊!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当"非点"袭来时,我们的白衣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他们,不也是这朵朵梅花吗?作为跨世纪的年轻一代,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 让我们深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3)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梅花魂"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4)“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反复读这句感叹句,你从中领悟到什么?(相机板书:临别送图)

指导朗读:升华学生对梅花魂这种民族魂,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4、其余几处学生自由交流。结合理解,感情朗读。 (相机板书:失声痛哭含泪递绢) (这几方面学生谈到哪里就引导到哪里,不一定按照这个顺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与文本对话,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在充分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感悟文本的妙趣。随后有体验地朗读课文,获取阅读体验,更深刻地品味老人的真挚感情。

5、过渡小结:载着无尽的思念,船儿越飘越远,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全班同学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震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爱国心)

6、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请大家深情朗诵:“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把这句话深深地印在心里,无论在哪里,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自己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国家!

五、自由朗读全文

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六、拓展作业,加深体验

同学们,当莺儿,女儿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外祖父??”为开头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对话。此环节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句、段、篇地教学上,停留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层次上,而是充分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附板书:

梅花魂

(民族魂)

思乡 分外 失声

落泪 爱惜 痛哭

爱国心

临别含泪

送图递绢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并学习这种品格。

3.领悟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主人公的爱国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亲爱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花魂》,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大家对课文掌握的程度。谁愿意来给大家读课文?其他的同学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梅花的品格,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2、“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设计意图:“温故才能知新”,复习旧知识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新知识的一种探求和发现。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作者的方法,教师点拨)

(1)外祖父教“我”读唐诗

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寄托在教育外孙女的读书中。

(2)“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

在这里作者抓住了对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动作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而且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

(3)临别送墨梅图

这段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中心的。临别送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墨梅图,更可见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再加上对梅花魂的详细讲解,更看出梅花之中有外祖父无法割舍的情愫。

(其他地方相机引导,只要抓住描写人物文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表达方法体现其特点,能够讲出道理就可以。)

2、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它与第一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段前后呼应、首尾连贯。这也应该算是作者的一种表达方法吧。)

3、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成文,条理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从语言文字到思想,第二课时从思想语言文字,就这样走了一个来回。可是这一课时的重点却是教给孩子写作方法,然后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三、课堂拓展

根据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我们来自学阅读链接《故乡》和主题丛书《情归故乡》中的《思乡情》两篇文章,看看这两篇文章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学生自读——小组交流——班内汇报)

设计意图:这正是学以致用的拓展。

四、识记生字

1、生字带词读,最好找差生读。

2、让学生自己谈谈哪些字容易写错,错在什么地方。

3、当堂书写练习(及时纠正写字的姿势)

五、布置作业

选择课文中优美段落,主题丛书《思乡情》中优美的段落进行背诵积累。

《《梅花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