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急流说课稿

时间:2025-05-21 10:19:25
我愿意是急流说课稿

我愿意是急流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愿意是急流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愿意是急流说课稿1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我愿意是急流》。对于这首诗歌的教学设计,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特色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大纲要求

《我愿意是急流》是中职教育课改国家规划新教材,高教社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中的一首外国诗歌。关于诗歌教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xx)要求:

1.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其丰富内涵,掌握基本的诗歌阅读与欣赏方法。

2.阅读优秀诗歌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单元分析

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重点是把握文体的特点,所选的5篇文章虽文体不同,但主题都与“爱情”有关。之前通过《致橡树》一诗的学习,学生对阅读欣赏诗歌的技巧及方法已有所了解,学好本诗,可以加深巩固诗歌阅读方法及技巧的掌握程度,同时对于其他有关“爱情”的作品的学习,也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大纲对诗歌教学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能力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诵读训练敏锐的语感,了解读诗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品味本诗的语言美。

能力目标:感悟诗中的意象,恰当的展开联想与想象,并能与同类题材进行比较,进而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爱情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生的心理状态,我确立本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诵读。

2、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1、读诗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2、感悟诗中的意象群。

二、学情分析

1.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量。

2.通过《致橡树》一诗的学习,对阅读欣赏诗歌的技巧及方法已有所了解,对于爱情观,也已有所触碰。

3.作为高一新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

4.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

5.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但在爱情观上难免有些不成熟,不了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对待他们的必要性。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学生的听读、名家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将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穿插在教学环节之中。

(二)学法

协作探究法:通过分组研讨,小组竞赛协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联想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同类主题诗歌作品,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手段:教材、课件、评价表、学案、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

将学生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并由本组推选一名朗读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并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为课上朗读比赛做准备。

要点:

A.感受诗歌情感;

B.品味诗中美点;

C.感悟“爱”的真义。

2.查找文章相关背景资料

要点:

A.裴多菲生平和创作;

B.本诗的写作背景;

C.裴多菲的代表诗作。

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用时1分钟)

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利用金庸武侠小说中故事情节作为导入,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以《致橡树》的爱情观为切入点,引发对本课文章内容的好奇。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便从爱情观的

教学目标着眼,来品味本诗,并为其后进行比较阅读的环节提供铺垫。

教学环节2:知人论世,美美地听(用时9分钟)

结合课前预习及课下注释,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解读作品,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从分析背景及作者入手,把握关键词,整体感知课文。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听诗的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将播放名家诵读,组织学生听三遍。

第一遍,创造视、听觉美感,引领学生静听名家范读,整体感受,想象诗的画面之美,以把握全诗感情基调。

第二遍,重在引领学生把握本诗朗诵的节奏和停顿等朗诵特点,用笔划注并掌握其中的生字词语,以扫清阅读障碍,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第三遍,重在理解诗中的形象。静听名家范读,用笔划注文中的形象,并轻声跟读。

设计意图:听是为了把握读的要点,明确读的要求,聆听名家范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为由美听到美读的转化奠定基础。

教学环节3:把握特点,美美地读(用时1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完成“学生通过诵读训练敏锐的语感,了解读诗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品味本诗的语言美”的教学能力目标,解决教学重点1—指导诵读,突破教学难点1—读诗的技巧与方法而设计。

我将以诵读竞赛的形式完成本教学环节,竞赛规则如下:

1、甲、乙、丙、丁四组同学以抽签形式确定参加朗读竞赛顺序,并各从每组同学中抽签选取一名同学担任比赛评委。(给评委下发《朗读评价表》,供学生评委评价)

2、竞赛共设立三关:

第一关:教师从甲、乙、丙、丁四组同学中各抽取一名学生朗读。(4分钟)

要求:将本首诗歌流畅地读下来,并且不读错字,不漏字添字。

第二关:甲、乙、丙、丁四组以组为单位整体朗读。(4分钟)

要求:把握节奏、语气和停顿。

第三关:请四组的组长找出认为最美的一节,投入感情,美美地读。(4分钟)

要求:体会情感,进入情境,注意轻重抑扬和抒情,语音饱满圆润。

3、评委依据《朗读评价表》进行打分,依次表明态度,并陈述理由,认真填写《朗读评价表》,并以组为单位将三关成绩汇总,确定朗读竞赛最佳状元组、最佳榜眼 ……此处隐藏1241个字……已经学过舒婷的《致橡树》。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本诗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阅读,在对比阅读中感悟和理解裴多菲和舒婷的爱情观的不同之处。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囿于本校教学条件的限制,我在课堂上将用MP3和小音箱组合起来,为学生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听出诗歌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来,通过听配乐朗诵可以达到以听代教的目的)

2、诵读品味法(诗歌是用细瓷小碗盛装的龙井,而不是街头供认解渴的大碗茶,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所蕴含的意象、意境和思想感情)

3、点拨法(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学生的能力有限,学生不可能把诗歌中所有的意象、意境和思想感情都品味出来,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4、比较阅读法(我们刚刚学过舒婷的《致橡树》,该诗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的爱情观,舒婷的爱情观与裴多菲的爱情观有什么不同之处,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分析其不同之处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古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以下几个学法:

一是朗读感悟。通过听配乐朗诵和反复诵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技能。

二是对比阅读法,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感受诗歌抒发的感情与其他同类诗歌不同之处。

三是模仿学习,通过让学生模仿本诗进行仿写训练,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

《我愿意是急流》一向被人当作精彩的情诗来读,高中生还处于一个敏感的青春勃发期,他们会悄悄地反复诵读此诗。教学时可趁机通过与舒婷的《致橡树》进行对比,进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婚恋观教育,由于本诗内容上比较浅显易懂,学生通过听配乐朗诵和反复诵读就可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因此,讲课时不必在思想内容上过多展开,指导学生抓住其形式的特点谈一谈就可过去。

(二)导语设计

课前在黑板上板书殷夫译的裴多菲名作《自由与爱情》,由《自由与爱情》引入新课。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生命、爱情和自由无疑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然而,当三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孰轻孰重,你该如何抉择呢?对此,诗人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短短的一首诗曾经激励着多少热血青年去追求自由,即使面临死亡也义无反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我愿意是急流》,倾听他对爱人的真挚表白,以全面认识诗人的爱情观。

(三)教学过程

1、讲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给学生两分钟的准备时间,让点名一学生结合手中资料讲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纠正。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一生是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最后在与沙俄哥萨克兵的搏斗中为国牺牲,年仅26岁。他曾说过:“我用我的诗作战,我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能征惯战的战士。”他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抒情诗,其中三分之一以上都是爱情诗,因此,他被称为“马扎尔抒情诗王”。代表作:《自由与爱情》《农村的大锤》、《雅诺什勇士》等。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847年8月,是裴多菲献给妻子尤丽亚的爱情诗。此外《给尤丽亚》、《小树颤抖着》和《假如我想起我亲爱的人儿》等都是裴多菲献给尤丽亚的爱情诗。

2、听读感知

(1)、播放名家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让学生把握本诗朗诵的节奏和停顿等朗诵技巧,并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生字词语。

(2)、再次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找出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3)、第三次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感情,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小声跟读。

(4)、让学生集体朗诵全诗,掌握诵读技巧,学生读后教师进行纠正诵读不到位的地方,然后由教师作示范诵读。

(5)、让男女生分别集体朗诵全诗,男生读后由女生作点评,女生读后由男生作点评,最后由教师作总结。

(6)、个别诵读,诵读时教师

为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3、分析诗歌意象

(1)、请全体同学再次集体朗诵全诗,分别找出用来表述我和我的爱人的意象。

我: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

我的爱人: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

(2)、思考这两组意象各具有什么特点。诗人是怎样将这两方面的意象联系在一起的?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用来自喻的意象比较粗旷,富有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

比喻爱人的意象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修辞手法:博喻、对比

(3)、我为什么会为我的爱人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通过学生思考,让学生说出本诗的主题:爱

(4)、本诗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4、比较阅读

(1)、把本诗和舒婷的《致橡树》相比较,分析这两种爱情观不同之处,进而对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对高中生早恋问题起到疏导作用。

(2)、把本诗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树》进行比较阅读,分析这两首诗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上的异同点。

我愿意是树

我愿意是树,如果你是树上的花;

我愿意是花,如果你是露水;

我愿意是露水,如果你是阳光……

这样我们就能结合在一起。

而且,姑娘,如果你是天空,

我愿意变成天上的星星;

然而,姑娘,如果你是地狱,

为了在一起我愿意永坠地狱之中。

——裴多菲

5、结束语:爱情是美妙的,但春天不是收获的季节。中学生不乏“早恋”的现象,但是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如果你爱他(她),就应该让她过得幸福,如果你爱他(她),就应该为她的前途着想,如果你爱他(她),就不要影响她学习,给她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除了爱情,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甚至未来的爱。

布置作业:

阅读《我愿意是急流》,模仿诗句的形式,再造两组诗段,内容是:

我愿意是……只要我的…是…

我愿意是……只要我的…是…

急流(崎岖)小鱼(鱼水之情,是你的生命之源)

荒林(狂风)小鸟(是你的可爱家园)

废墟(荒凉)常春藤(是你的一生依靠)

草屋(打击)火焰(是你的抒情小屋)

云朵(破旗)夕阳(是你的,相依伙伴)

《我愿意是急流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