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这样的老师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个这样的老师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个这样的老师说课稿1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时基本上已经能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说出自己感受。但是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偏重于文章的情节,只把握了所写内容,浮于表面,而对于这些事件所蕴藏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结构整篇文章却忽略了或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当然,这与这两点有一些抽象有一定关系。所以,在讲读这篇课文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阅读的要求:
1.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本文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的中心是讲“科学的精神”,重点在于培养青少年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与众不同的老师形象。
根据课程标准和对学情、教材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怀特森老师具有的坚持不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的做法,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启迪。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本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
1、感受怀特森老师与众不同的教育艺术和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
2、在学生心中播下追求科学精神的种子。
四 教学方法
1、直入重点,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研究的主线。高段文章篇幅较长,为了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把握文章重难点,找准切入点,实现长文短教。
2、语文阅读应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读中悟、读后议,为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勾画重点句、关键词,批注、自主阅读,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这个问题。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遇到难题让人民通过同伴互助解决,老师相机点拨。因此,在突破重点时采用四人交流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需要,划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检查预习,扫清学生阅读中的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知怀特森老师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课开始,先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的精神”,第一课也介绍的是一位科学家,今天的课题却是“一个这样的老师”,引导学生质疑。(预设有同学会提出老师和科学精神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个老师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同等问题)
(这个环节是紧扣单元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采用汇报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一些字词掌握的情况;
2、正音并解决不理解的词及关键词。(面面相觑、饶有兴趣、胸有成竹、狡黠、郑重其事等)
(这个环节是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纠正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炼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2、怀森特老师通过介绍什么东西让我们对他印象深刻?(凯蒂旺普斯)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个词语。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三次)围绕这个词分别写了什么?(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再次小声阅读、思考,并作批注,可同桌交流)
3、通过阅读文章,初步感知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找相关语句,说出理由。(预设学生可能认为怀特森老师是博学的、有趣的、特殊的、不寻常的、不可思议的、惹学生生气的、狡黠的、戏弄学生的、让学生学到了探索精神的、让学生明白书上写的、老师说的都是不一定正确的、用特殊方法纠正学生错误的、……)
(这一环节是继续培养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解答预习中产生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学生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解决。
这一环节是答疑,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第二课时作准备,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达到顺学而教的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2、体会正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
教学重点: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体会正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这一环节是回顾巩固已学知识,创设进入下一环节的氛围。)
二、紧扣中心,重点探究。
(一)、抓重点句、关键词,自读自悟,汇报交流,并通过朗读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喜 ……此处隐藏8460个字……森老师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接下来,我先肯定学生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然后提醒学生认识应该是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来,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感悟,走进人物内心,从而进入第二个环节的学习。
(二)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在这个部分,我设计了两个板块的内容:一是抓住这篇文章的“眼睛” ——题目,设计了“探究天地”:“你认为怀特森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二是抓住过渡句“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来学习。
首先出示“探究天地”:
我认为怀特森老师是xx的老师。
请默读1—10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语句,批注感受,并试着说出自己的体会。(我则认真巡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并提示读书方法: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同时还应手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根据学案导学的思想,结合课文主要内容设计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探寻的期待和情感,在学生面前开启了一扇主动阅读的“窗” ]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自由汇报。生可能会交流汇报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因为他不仅知道一种叫做凯蔕旺普斯的动物,而且还清楚地知道这个动物的特征。我则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怀特森老师语言的句子,读一读,并进行评价,从语言中体会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关注优中差学生举手的情况,对不爱举手的学生,老师要主动抽问,并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发言。
从同学们的神态中体会是个难点,我让学生初读相关句子,再引导学生理解“面面相觑”、“惊奇”的含义后,生再读相关句子。我会提示学生该带着怎样的表情来读。对读得好的我会说你能带着“惊奇”的神态带着大家再读一遍吗?读后我又问,他们为什么惊奇?从而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明白:原来他们的惊奇是从侧面表现怀特森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最后进行小结,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就叫侧面描写。巧妙地将写作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接下来学生可能汇报:
(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戏弄学生的老师。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引导学生扮演好三个角色:“我”的心里活动:惊呆———委屈———怀疑———愤怒;比利的疑惑和气恼;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怀特生老师狡黠的目光,谈到头骨居然还笑了的神态!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好地把自己与文中人物融合,与人物心灵产生共鸣。
接下来我继续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郑重其事”这个词语,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他“郑重其事”讲了什么?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回读1—3段内容,再次体会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
怀特森老师郑重其事说有一种叫做凯蔕旺普斯的动物。
他郑重其事拿出一件动物头骨,描绘这种动物的特征。
他还郑重其事让我们传看、记笔记、画图。
最后居然还郑重其事地考试。
通过学生的回答,把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后我再引读8自然段:
我们不明白,既然是错的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
我们不满,既然是错的,你为什么还要郑重其事考试?
我们愤怒,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引导生小结此时“我”心情的变化是怎样的。
最初的喜欢到现在的怀疑和愤怒,此时让“我“觉得怀特森是一个的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失望、不满、愤怒充分表达出来。 [本环节主要抓住怀特生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个别读,谈感受;深入读,说体会;分角色读,入情景;老师引读,产共鸣等方式,将学生的情感引向一个高潮。此时对怀特森的贬抑,实际上是与下文的褒扬形成鲜明的对比,最终是为了突出怀特森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形象。]
过渡:我采用学生提问的方式过渡。我会问:此时我们除了失望、愤怒,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梳理学生的问题进入下一步环节。[采用学生质疑的方式过渡,一方面培养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也恰好是该课的主旨。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
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采用这种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促使我们怀疑,(3)这是一个促使我们怀疑的老师。(相机板书“与众不同”)
接下来,我根据刚才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过渡句: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让生比较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问号,那么就带着问题静静读11到14自然段。
学习11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什么是“新怀疑主义”。在充分理解新怀疑主义的语境下品味13、14自然段的两个“正视”的含义。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读“我的视角”中“冬冬”的话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静静读这两段,批注。其次采用同桌合作方式扮演“老师”“我们”“邻居”,角色互换,通过再现情景,在对话中走进文本,体会“正视”的含义。然后我问道:为什么要正视?怎样正视的?是谁让我们敢于正视的?引导学生说出是怀特森老师让我们有了坚持真理的勇气,是他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是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他影响了我们一生。(相机板书)
最后我追问一句: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请你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老师,你xx我xx
这时,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怀特森老师的敬佩之情,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在“品词析句”这个版块,通过学生们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到课文通过正面描写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和侧面描写“我”心情的变化来以及我们行为的变化来突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形象。]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白质疑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让学生收集与质疑相关的名言,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这个环节,可以作为一个备用环节。时间够,可以让学生展开说;时间紧,可少说或不说。]
二是我收集了相关的故事,师读后小结:可以说,怀疑引领着科学的步伐,古今中外,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大有人在。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位与众不同的老师也影响了读这篇文章的我们。他引领着我们走向科学的殿堂。]
最后指着板书总结,怀特森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他影响了我们一生,然后和学生一起带着感激,怀着敬意,再次朗读课题《一个这样的老师》
五、结合内容,说板书:
科学的精神
一个这样的老师
博学多才
与众不同戏弄学生学习方式
促使怀疑生活方式
[这样设计板书:一是用四字词语归纳了一个这样的老师的特点;二是一个这样的老师在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对“我们”的深远影响。高度概括了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达到了一个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的目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