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爆”、“屠”、“符”,理解词语“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了解诗句意思。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诗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借诗抒发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体会诗人除旧布新、强国富民地情感。
【教学准备】1、反映春节喜庆、热闹的一组画面及背景音乐。2、查阅关于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2、自主、合作研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一)、欣赏画面、揭示诗题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你们非常喜欢的礼物,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认真地听。(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及背景歌曲,学生欣赏)
2、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汇报预设:家家户户在贴春联、敲锣打鼓放鞭炮、听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歌曲……)
3、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知道这喜庆热闹的场面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吗?(生答师相机板书:过年)
4、我们说的过年具体指什么时候?(板书: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导语: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热闹的场面描绘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元日》。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
1、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学情预设:正月初一 春节 元旦)
2、明确:“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的这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设计意图:播放喜庆的画面和歌曲,用以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解“元”字的意思,使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正确把握全诗。]
二、初读感知、探究词意
(一)、一读:读正确
1、同学们想知道古代过春节是什么样的情景吗?请大家打开书128页,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2)、指名检查初读,随机正音:“苏“是平舌音,相机评价。
(评价预设:你第一位站起来读,不仅勇敢,而且读得非常正确,希望大家都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大胆表现。)
2、自主学习生字,师重点指导“爆”字的识记和书写。
(1)、指导: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汇报预设: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3)、师补充介绍:古代爆竹是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使它爆炸发出声响,所以用“火”作偏旁。
(4)、学生自主描红、临写。
(二)、二读:读出节奏
过渡: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一遍,边听边划出停顿号,标出重音。
1、师范读,学生按要求划节奏
2、同桌互相检查、练读
3、指名有节奏地读,相机评价
(三)、三读:探究词意
1、同学们越来越会读了,读诗就要这样有轻重缓急、有停顿,再来读读这首诗,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汇报不理解的词语,师相机板书
(预设:不理解的词可能会有:屠苏 曈曈日 新桃 旧符)
3、当你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会采用哪些办法解决呢?
(学情预设:查字典词典,上网查找,向家长、老师、同学请教)
评价点拨:同学们都会学习,其实在古诗学习中,还可以联系诗句来猜词语的意思,也可以通过观察插图来理解,请大家用这些自己解决问题。
4、学生自主探究词意。
5、汇报交流学习方法和成果。
(1)屠苏:是一种酒。(查工具书)
师补充介绍:屠苏是古代一种用屠苏草泡成的酒,到了正月初一这天早晨,全家老小面向东喝下屠苏酒,祈求一年身体健康。
(2)曈曈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根据“日”的意思来猜)
(3)新桃、旧符:即新春联、旧春联。(引导学生看插图理解)
师补充介绍:古代桃符是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挂在门旁,以祈求来年平安、吉祥。而桃符被称为春联,并用纸书写,始于元代,明代才开始流行。
[设计意图:朗读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常用方法,而读也要力求体现层次性,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在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解决问题,关注插图这一教材资源,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资料补充,进而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精读感悟、交流诗意
1、古诗中的拦路虎我们已经扫清了,请同学们边读诗边看图,想想诗中描绘了古代过春节的哪些场面?和小组同伴交流交流。
(1)、学生读诗看图,想诗意。
(2)、小组合作交流,议诗意。
2、派代表说诗意,诵读感悟。
(1)、读悟一、二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阵阵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迎着温暖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导读: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高兴、幸福)
诗中的哪个字让你有这种感觉?(暖)
紧扣“暖”字体会春风给人们到来的温暖感觉。
那就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相机评价)
(2)、读悟三、四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温暖的阳光照着千家万户,人们都要用新春联换下旧春联。
导读:是呀,新的一年使人感到充满光明和希望,让我们满怀希望地读读诗的后两句!(指名读、男女赛读,相机评价)
3、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沉浸在了新年的欢乐中,让我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古诗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强调“读”,正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正确有效的方法。在读中感知形象;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赏诗中景。]
四、走进诗人、体悟诗情
过渡:其实,王安石写这首石并不仅仅是描绘春节的热闹喜庆,还有他更深 ……此处隐藏22309个字……读。
3、开放学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学习古诗,可以让学生在读、说、画、写、议、评等多种学法中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
五、设计思路:
教学思路大致是这样的:激趣导入 初读感知 品读感悟读背体会。
六、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喜庆的画面,师提问:同学们,课件上的画面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才能见到呢?
生答:春节。
2、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正如西方圣诞节一样。大家回想一下,我国的春节都有哪些特有的风俗习惯呢?
学生自由述说。
教师交流总结:放爆竹、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拜大年,领压岁钱,吃水饺,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等等这些都是春节富有特色的风俗。这些都是我们现代的人过春节所具有的风俗,那么宋代的春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古诗《元日》,学完以后我们就能知道答案了,板书课题。
4、大家看到课题《元日》,脑子里会产生哪些想法呢?可能 会有同学会问:“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吗。
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总结:“元日”并非现在的一般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现在“元旦”、“新年”一般会指公历的一年之首,也就是1月1号。而“元日”是农历岁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说的“春节”。
《元日》教学设计15教材简析:
《元日》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七言绝句,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4、通过拓展练习,帮助学生积累同类古诗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设计理念:
从古代诗歌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心理、情感等特点出发,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考虑以下几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习;开放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设计思路:读通 读懂 读美
教具准备:插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屠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
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
师告知: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
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六、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词。
屠( )符( )爆( )
著( )付( )暴(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一岁除 (b)a、不计算在内 b、去掉 c、除法运算
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b、目光闪烁的样子。
3、根据古诗填空。
《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 “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七、拓展练习。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唐 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宋 陆游《木兰花 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宋 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