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时间:2025-05-21 10:20:33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古希腊堪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那里曾诞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便是其中的一位。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到2500年前的古希腊去,走近大师,领略他的风采,共享他的智慧,一同分享《最大的麦穗》带给我们的愉快的精神之旅。

2、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有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时麦子正是收获的季节,他让弟子们到麦地里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接下来的故事中,你想知道什么?

2、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刚才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

沉甸甸 麦垄 定夺 如梦初醒

苍老 嘲笑 挑挑拣拣 错失良机

⑴指名读,齐读。强调:“垄”部首可以是“龙”,也可以是“土”。

⑵有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⑶“如梦初醒”近义词是什么?到文中找出“错失良机”的反义词。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把生词放到课文中去,再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保证每个同学读准每个字词。

2、把你们小组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这部分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五、自主阅读,提出问题。

1、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中去,与文本对话,与苏格拉底对话,看看你又有了怎样的新收获,又产生了哪些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圈画,动笔写一写批注。

2、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收获,并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小白板上。

3、展示小白板。小白板上这么多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去解决这么多问题呢?

4、梳理归纳,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2

第二课时

一、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二、 教学要求

1、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 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3、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三、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片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他教育学生有独到之处,这堂课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去领略他的风采,共享他的智慧。一同分享《最大的麦穗》带给我们的愉快的精神之旅。(板书:“最大的麦穗”)

二、

1、 这一天,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到麦地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投影出示)

2、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让弟子们明白你的要求——其他学生当弟子(评读结合,体会语气) (只能一个,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

3、 你们都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当听到老师这样的要求,你会怎么想?(指名答)(你很有自信!现代人就需要充满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实力。你们很诚实,也很勇敢。表面上看来机会是老师给予的,实际上是自己争取的,希望你们珍惜自己每一次机会。)

学习2—4自然段

1、 师:弟子们到底是怎样寻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圈出弟子摘麦穗时的表现和动作。

2、 交流。指读段落,其他学生思考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埋头看看……;看看……又……。)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是呀,面对眼前的麦穗。)(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师:他们为什么这样?

生读: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3、 再读这一段。想想、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有什么看法?尽量用上“虽然……但是…… ” 师: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如梦初醒)

4、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弟子,你在麦地里,你会怎么做?

学习§5、§6

1、 过渡: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的话,你认为应用怎样的口气说?为什么。读后说出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

2、 学生自读体会、交流。

3、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株小麦,会对他们说什么呢?注意是“嘲笑”。

4、 你知道弟子们没能摘到最大的麦穗的原因吗?(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刚刚摘下的。“)

5、 (1)指名读。

(2)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3)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4)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可加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

6、反复诵读文章第六自然段,理解:事物是比较出来的,有小的就有大的,有最小的就有最大的,因此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麦地太大,麦穗太多,所以弟子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判断不出来。因此在有限 ……此处隐藏25590个字……

三、教师引导,体验感悟

1、苏格拉底给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请读一读。其中的要点是什么?(师:我们读书听话都要抓住要点)板书:一个、最大、只许……不许……

指导朗读苏格拉底说的话(多媒体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要清楚地表达出其中的要点来。

2、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请你仔细读读第一段,然后体会一下,当时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弟子会有什么难处?)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的?从第一段中找出理由来。(多媒体出示:“那正式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指导朗读好这句话,指名朗读,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

教师指着板书问: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你觉得怎样才能圆满完成苏格拉底交给你的任务。(让学生畅所欲言)

3、仔细读读课文的有关内容,看看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是怎样去寻找那个最大的麦穗的。

(1)自读,并划出描写弟子们动作的句子。

(2)指名读一读,教师多媒体出示: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3)请你边读边想象,要学会抓住重点的词语圈圈划划,并从这些圈划的词语中说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板书:挑挑拣拣)

(4)指导朗读,要读出这些感受来。(指名读——评价——自由练读——在指名读)

(5)比较一下多媒体出示的这段话和原文有什么不同,哪一种表达好,好在哪里?(书本上的表达不仅写出了弟子们是怎么做到,而且还写出了弟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即弟子们的心理活动。这样写更加真实具体。)

(6)完整朗读4、5自然段,仔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师:同学们,到最后,弟子们有没有完成苏格拉底提出的要求。请你读读第5自然段,再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摘麦穗的结果。(板书:两手空空)

师: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发生的,但却真的发生了。这段话该怎样读,才能把苏格拉底和弟子们的感情读书来。

自读——指名读——相互评价(在评价中体会感情)——再指名读

师:此时,弟子们好像感到小麦在嘲笑他们些什么?

四、小节

1、同学们,能够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来说一说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

自己练说——指名说

2、同学们,上课时大家提出的问题那几个可以解决了?请刚才提问的同学来回答一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留到下一节课再研究。

五、课外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上一节课,我们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二、继续学习课文,探究感悟

1、质疑激趣:同学们,假如弟子们摘到了一株麦穗但不是最大的一株,你可以原谅他们吗?但弟子们现在是两手空空地去见苏格拉底的,你觉得可以原谅吗?请你分析一下,弟子们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弟子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明智的?为什么只有这样做才是明智的呢?(教师要通过追问、引导,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来理解消化第六自然段中苏格拉底的话,尤其是最后一句。)

多媒体出示第6自然段,指导朗读:“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2、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觉得在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弟子们的想法和苏格拉底的想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多媒体出示弟子摘麦穗时的心理活动的句子:“他们总认为最大的一穗还在前面哪。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不同的想法出现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引导讨论,得出:

弟子们认为手中的麦穗不是最大的。(结果:一无所获)

苏格拉底认为手中的麦穗就是最大的。(结果:手中总会保留一株麦穗)

3、同学们,苏格拉底是个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带领弟子到麦地里,仅仅是为了让弟子们去摘到那个最大的麦穗吗?你觉得苏格拉底让弟子摘麦穗的目的是什么?

(1)不看书,自己默默思考一下。

(2)四人小组讨论,每人都要发言,即使和同学观点相似,也要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小组长汇总一下观点。

(3)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谁会用关联词“既要……又要……”来说?

引导板书:既要追求最大,又要把握机会

4、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看课文是怎么表达其中的道理的。

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指导朗读:个别读(反复)——找出一对反义词(不失时机、错失良机)——师引读: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会碰到两种人,一种人是:……(生读),另一种人是:……(生读)。

师:为什么有些人会一再地错失良机?你能够给这样的人一点忠告吗?

5、出示最后一句话: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四人小组交流,每人都要发言。

(2)请各四人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谈谈感受。

教师随机举例:

①比如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的目标是十年内让朱棣文小学变成江苏省乃至于全国的名校,但现在首先要保证在太仓市有一定的影响。

②比如某同学目标是考上全国的名牌大学,那么现在就要将基础打扎实,开发自己的才能。

6、看看刚上课时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是否都解决了?(如果有的问题超出了课文的范围,那就带着它到课后去寻找答案。)

二、提供阅读材料,拓展延伸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材料,划出留给你印象深刻地词句,从中说说你对苏格拉底有哪些新的认识?

2、同学们,一个两千多年前一个古老的故事,在我们现在似乎不可能在发生,但这个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在我们现在却仍然能留下很深的启迪。苏格拉底的思想,在两千多年以后,仍然对我们的后人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他真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四、课外作业

1、完成课本联系4的两个造句(尽量在课中指导一下)

虽然……但是……

即使……也……

师:这两个关联词,在前后意思上都有一种相似的关系,请在读中发现,并具体说明。(都有转折的意思)然后仿造句子。

2、去找几句苏格拉底或孔子的名言,看看他们还有哪些话给你很大的启发。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一个 最大

只许…… 不许……

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既要…… 又要……

(追求最大 把握现在)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