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27 09:58:29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1

在《再塑生命的人》第一课时中,我设计了“了解‘铺垫’的写法及其作用”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环节是: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展开对“仔细阅读第1—5段,思考作者在莎莉文老师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分析有什么好处”这一问题的讨论。时间6分钟。在交流之前,我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即:组内六名同学的分工问题、记录及展示问题等等。本节课出现以下问题,有待思考:

第一,外部形式不够规范。例如:角色分工占用过多时间、记录缺乏提炼、礼仪不够完善。这和我前期铺垫和训练少有直接关系,在短时间内组内成员不可能达到高度默契,今后我将另找时间做专门培训,将小组成员的分工固定下来,并让每一个成员谈谈该怎样扮演自己的角色,并在多次演练中熟悉流程。相信在多次训练后同学能够做好这些。

第二,小组交流时发言不够积极。有的组是一人独掌话语权,有的组是两三名同学主讲,其余同学旁听。要想达到全员参与讨论比较难解决。无论是老师怎样布置预习,还是组长怎样干预,还是在展示中每个人都有展示任务,在小组活动中总有不愿意发言的同学。这可能和个人性格、学习能力、学习方式、思考问题的深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今后需要在这方面多多琢磨,甚至还要对每一个同学进行个体研究。关注每一个,是小班化学习的理念。

第三,小组合作展示后的评价总结环节有待提高。小组展示后教师应该给予多角度地、带有指导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本次展示组基本能概括出来第1—5段写了什么内容,但分析这些内容是如何为莎莉文老师的出场做铺垫的,还没有讲解清楚。未展示组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是摘抄原句,有的是列出了描写的方法,总之答案五花八门。一时间我无从应对。由此我想,今后不仅仅要关注展示组每个人的表现,且将他们集思的成果巧妙地与最终的答案结合,而且还要对未展示组的问题快速地提炼、找出问题的所在。这就需要今后不仅要潜心钻研教材,而且要在实践中加强指导能力!原来教学本领真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成的,我还需要苦练基本功。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2

《再塑生命的人》这篇感动了亿万读者的经典篇目,带给我们心灵深处的震撼是那样的经久不息,挥之不去。反思我们的孩子,在科技迅猛发达的时代,他们过着物质生活充裕的生活,十二、三岁的年龄,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转型时期,对社会只有懵懂肤浅的认识,青少年情感的漠视以及对生命的践踏现象时有发生。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了。因此,在讲授《再塑生命的人》一文时,我尤其关注学生对爱的感悟以及他们的生命成长。充分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渗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识,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一、走进文本,渗透爱与生命的意识

语文课文中,很多作者尽管饱受各种挫折打击,有的还身患残疾,但都能勇敢的面对现实,面对人生,豁达、超脱、乐观、勇敢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如;苏轼、史铁生等等。学习《再塑生命的人》,要求同学们提前搜集海伦凯勒的资料,在了解作者的同时,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向海伦凯勒学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二、解读文本,领悟爱与生命的真谛

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很大的关系。本身就可以用那些主人公和作者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学生的心里结构。从而领悟爱与生命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深入的研读课文,分析莎莉文老师“教的艺术”。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并分析文章关键语句,体会海伦?凯勒“学的感受”。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在惊叹那位引领海伦凯勒走向光明、为她“再塑生命”的莎莉文老师的奉献精神的时候,也完全被海伦凯勒的惊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折服。对生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完全感染了学生们。

三、拓展文本,获取爱与生命的力量

海伦凯勒勤奋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带给人们强大的震撼。她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一种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意志的象征,传奇般的一生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厄运的巨大力量。但是这样的人不仅仅只有海伦凯勒,于是,我鼓励学生寻找更多的“海伦凯勒”。像她一样身残志坚的人士。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说出了霍金、

贝多芬、史铁生、保尔、张海迪等等令人崇敬的人士。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更多的关注身边的人,或许这些人并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令世界动容。比如08残奥会上,在四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芭蕾舞学生,11岁的李月在舞台一片暗色调中给仅存的右脚穿上鲜艳的红舞鞋时,整个世界屏息了,无数人,泪水慢慢溢满眼眶;马丽和翟孝伟是继“千手观音”之后又一次演绎了一段美丽的神话。《牵手》是一个令人感叹,感动,感奋的舞蹈。学生们被这些残缺的生命创造出来的成功感动着,领悟着爱与生命的真谛和价值。

四、情景体验,触及爱与生命的灵魂

真正的爱与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传授技能的`教育,而应该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因此,生命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珍爱自己、体谅别人、学会与别人相处。

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在一种假设的情况之下,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以及明白自己最想珍惜的是什么。“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在这个情景问题的设置下,学生们把自己目前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表达了出来。让我很受感动。虽然问题设置的有些残忍,但是恰恰这样,才让人倍感珍惜有拥有的一切。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引导学生关注和尊重生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文中的莎莉文老师,是我的偶像,因为她对海伦凯勒付出的耐心、爱心以及富有教育的艺术,都是我在工作中应该学习的地方。反思我们的教学,更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都更加的美丽。一节课下来,也有些许不足之处,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自读,探究归纳人物形象。

3、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设计因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中,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情。主要是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另外还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方法;运用泛读、精读搜索信息的方法;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 ……此处隐藏7303个字……就解决了,我以为这样的`教学流程可以实施。今天上午在19班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一开始就卡住了,所以,我又重新改了导入部分,加入了课堂默读的环节,并精简了几个问题。在还没有完全考虑成熟的情况下,我就匆忙上阵。从课堂上的实施看起来,非常不妙。但我不怕,只有敢于死在公开课中,才能活在家常课中。

通过教学这一课,我有如下反思:

1.不打无准备的仗。

2.应充分考虑学情。

3.上课前应多多磨课,而不应是闭门造车。

4.设置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提法,便于让学生理解,且问题的设置不应太多。

5.让学生讨论问题时,应指定具体的任务。

6.我应下一番狠功夫,不断地修炼。

总之,通过这堂不成功的课,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14

较之过去的《再塑生命》选文,今天删选后的这篇文章条理和行文思路更加清晰。

1. 叶圣陶先生说,“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接触及作者的心。”潜心会文,在品读、琢磨、把玩文字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学生和作者的心灵相通,引起学习的.共鸣,这是语文教学的要点。

所以如何让健康的学生体会盲人海伦凯勒学习文字的的艰难,感受到学习生字以后的快乐,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

为此,课上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我故作神秘,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我说,老师今天带了一个非常好吃的巧克力,它是刚刚由韩国买回,他没有汉语名,只有韩语名,它在韩语中发音是“马西大”(读音是瞎编的,课堂上最好准备一个真实的小礼物)。希望同学们不许偷看,闭紧眼睛,然后伸出一只手,老师将会在大家手掌上拼写这个韩语,如果你学会了书写,那么这个巧克力将属于你。

学生们很兴奋,个个精神抖擞。

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多多少少会能够感受到一点海伦凯勒学习的困难和学后的喜悦。学生朗读文中海伦凯勒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共鸣,学生更容易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理,对文字的品味更能触动他们心灵。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写法,写一段自己喜悦的心理描写。为了避免学生书写内容的单调,告之学生写高兴的心情最好不要出现“笑”这个词,学会用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

这篇文章在书写人物内心活动方面表现的比较丰富,所以我认为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点开展学习。

2.学生带着对“莎莉文”老师饱含敬意之情朗读课题《再塑生命的人》,这个环节也是挺有意思的,有利于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15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诞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城镇。她的一生为人们树立了与命运拼搏的榜样。

海伦?凯勒是举世敬仰的作家和教育家。尽管命运之神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这位女子却用勤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她的名字已经成为坚韧不拔意志的象征,传奇般的一生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厄运的巨大精神力量。

安妮?莎利文老师半个世纪一直与海伦朝夕相伴,用爱心和智慧引导她走出无尽的黑暗和孤寂。海伦一生创造的奇迹,都与这位年轻杰出的聋哑儿童教育家密不可分。海伦在她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她对莎利文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莎利文到海伦家担任家庭教师的那一天,就送给她一个玩具娃娃,并用手指在海伦的小手上慢慢地、反复地拼写“d-o-l-l”(玩具娃娃)这个单词。海伦立刻对这种游戏产生了浓厚兴趣。她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从此开始懂得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名字,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叫“Helen Keller”(海伦?凯勒)。此后,海伦陆续学习并掌握了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聋盲却能掌握五门语言,海伦的成功被称为“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海伦的“哑”是因为丧失听力而造成,声带并没有受损。十岁那年,海伦开始学习说话,因听不到别人和自己的声音,只能用手去感受老师发音时喉咙、嘴唇的运动,然后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模仿和纠音。当首次像正常人那样说出“天气真热”这句话时,惊喜之余,她和莎利文老师都意识到,在她们顽强的毅力面前,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海伦的一生中,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甚至成为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除了嗜书如命,还喜欢骑马、游泳、划船,酷爱戏剧表演艺术,靠着不屈不挠的意志,海伦学会了唇读,可以通过“手”听到马克?吐温为她朗诵的短篇小说,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的学业。读书不但使海伦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也陶冶了她美好的心灵。

马克?吐温称她和拿破仑是19世纪最杰出的两个人物之一。

她为了改善美国盲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现名为海伦?凯勒国际组织)广筹善款,她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获得了无数荣誉。

她给世界以爱心,世界回报她崇高的荣誉。1919年,海伦的故事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由她本人出任主演。1955年,她荣获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受此殊荣的妇女。

她留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就能够赢得生命中的光明。本书是对海伦?凯勒一生详细记述,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应该说在我小的时候,海伦凯勒曾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她是我们那个时代年轻人所追的“星”之一。所以我在准备这课书时自然就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放在了第一位。

课前我将海伦凯勒的资料印发给了学生,并且提了几个问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让海伦凯勒打动学生,从而为课堂做好铺垫。

课前为了让学生读好书,我将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

课上我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

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这四个问题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事件到中心,从人物到情感,从情节到语言,层层深入,由浅入深, 便于学生的理解。

设计问题时要特别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理解的难度在哪里,因此不仅要追求问题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意问题的梯次性,让学生像爬坡一样一点点的不知不觉中走到终点,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壁垒。

这些我懂,庆幸的是这节课我做到了,学生自然就表现的比较活跃。

遗憾的是在处理情节时有些拖沓,课没有完全讲完。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